传说很久很久以前,大概距今八千年前智云理财,有一个燧人氏的分支部落,名为无怀氏,他们民风淳朴、生活安居乐业,数千年来一直被世人怀念,怀念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。
而距今约一万年前,华夏大地还有一个名为葛天氏的部落,他们载歌载舞,是中华乐舞文明的首创者,他们的生活哲学,主打一个快乐,因而葛天氏那样的生活,同样被后世人所向往。
这块黑底金字匾额【怀葛之民】,题写于清末宣统元年(1909),匾额主题是某地一众乡绅,联名为一位七旬老人祝寿,“怀葛之民”就是祝寿词。
“怀葛之民”四字,将远古无怀氏和葛天氏二部落并称,借此隐喻,赞美并祝福前匾老人的晚年生活,像远古无怀氏部落、葛天氏部落人那样,安居乐业、无忧无虑。该匾祝寿词体现了题匾人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修养,也折射出清末社会的历史文化氛围。
展开剩余76%时至今日,“怀葛”之说在民间几近绝迹,这也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流失现状。在此智云理财,本文以浓缩历史的视角,对中远古时代的怀葛二部落传说进行简要阐释。
首先说无怀氏部落。
先秦《管子·封禅》说:“昔无怀氏封泰山。”这说明无怀氏部落有人当了帝王,不然他何以封禅泰山?
唐代尹知章注释:“(无怀氏)古之王者,在伏羲前。”宋代《路史·禅通纪三·无怀氏》也说:“无怀氏,帝太昊之先。”这说明到了唐宋时期,史学观点普遍认为,无怀氏是三皇之一伏羲或太昊的祖先部落。
伏羲画像
这里需要说明,在先秦时代的典籍记载中,伏羲和太昊不是同一个人,他们分别为不同时代的帝皇;但到了汉代智云理财,学者刘歆在《世经》中,首次将伏羲与太昊并称、炎帝与神农并称。至此,太昊就是伏羲、神农就是炎帝的历史观,逐渐固定下来,并成为今人的共识。
太昊(伏羲)在神农(炎帝)、轩辕(黄帝)之前,位居“三皇”之首。以上三人,已然是遥远时代的人物,以至于不得不以神话传说的视角叙述之。而作为太昊伏羲氏的祖先,无怀氏部落自然更为遥远。
无怀氏部落命名,源于一个风姓的女酋长,其名苍茫,号无怀氏。她所在的原始部落时代以女为尊。传说苍茫以其出类拔萃的领导能力,被大伏羲氏政权推举为第七十二位帝皇。而苍茫所在的部落,就被称为无怀氏部落。
在推动华夏文明进程方面,无怀氏部落发明了蓑衣——从此他们不怕风雨;又学会了织网捕鱼——这是生产力提升的标志性事件。亦因如此,历史传说无怀氏部落生活安居乐业,幸福指数爆棚。
我们再来谈一谈葛天氏部落。
葛是一种植物。《本草纲目》载:葛,别名野葛、葛藤和葛条。葛的块根、种子可食用和入药,其茎皮纤维柔软。传说葛天氏部落采集葛藤编织成衣,用于遮羞、御寒,这在远古时代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发明。葛天氏部落人对葛顶礼膜拜,视之为图腾,故名葛天氏。
从人类学视角看,葛天氏部落无疑是编织业的始祖,他们编葛藤成衣的创举,为古人的穿衣文明带来了启发和灵感;葛天氏堪称人类最早的服装设计师。
而葛天氏部落有衣服穿,在远古部落社会是发达的象征,他们的生活被其他部落人所羡慕。这就是为什么,后世之人将葛天氏部落视为安居乐业的族群代表。
不仅如此。葛天氏部落还发明了数人执牛尾唱歌的牛尾乐舞,这是他们表达快乐的独特方式,《吕氏春秋·古乐篇》称之为“葛天之乐”。因此,放眼全世界,葛天氏部落或许还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乐舞始祖。葛天氏的乐舞,代表了一种有别于原始人的精神文明,是生活满足的体现。因此后世古人对葛天氏部落人的生活充满了向往。
如前述,在远古时代,无怀氏和葛天氏二部落的生活方式,无疑代表了远古人类文明的某种历史高度。但跟后世比起来,“怀葛”古人的文明水平和生活质量,显然是落后太多的。
那为什么自先秦以来至明清,历代古人会钦羡远古无怀氏和葛天氏部落人的生活方式呢?这其实是一种心灵姿态。因无怀氏和葛天氏在中华历史长河中,被视为远古乌托邦。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生活,今人并不真正向往,但千百年来的美好传说,在世人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综上所述智云理财,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,远古怀葛遗风,值得被今人所了解。故行文如上,以为推介。
发布于:福建省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